從手機到汽車,華為的“邊界”在哪裡? 文:孫少超(內地學者)

在華為Mate 60火爆手機市場的同時,華為推出的問界M7、M9系列新能源汽車也在攪動著汽車行業風雲。特別是問界M7一經推出,立刻成為了行業爆款,訂單量成倍增長,使得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倍感壓力。可以說華為進入哪一個行業,哪一個行業就面臨著重新洗牌。

我們知道華為是代理交換機起家,通過自主研發在全球通信設備領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。21世紀,又擴展到終端電子設備,包括手機、筆記本電腦、智慧屏、智能穿戴設備等。除了這些,華為的自主設計的芯片也吊打高通、聯發科,旗下的光伏逆變器更是在光伏行業長期市場份額第一。

被美國制裁後,華為又被迫進入新的領域,開發出鴻蒙操作系統,深度參與芯片制造環節,同時開辟出新能源汽車賽道。

華為每進入一個領域,都能在該領域占據一席之地。華為給人的感覺好像無所不能,人們不禁好奇,華為的“邊界”究竟在哪裡?

華為的成功使我們聯想起韓國的三星,三星業務涉及手機、芯片、造船、化學、金融等各領域,並且都取得了成功,韓國GDP的三分之一是三星創造的。華為會不會成為中國的三星呢?

目前來看,華為並沒有往三星的道路上走。一方面,華為始終集中在科技賽道上,例如5G、自動駕駛等,華為並不是什麼賺錢就干什麼,例如華為始終沒有進入房地產行業。另一方面,華為在每一個行業都不具備壟斷地位,都面臨著其他國內同行的競爭,也就是說國家對華為的依賴並沒有那麼強。

對於華為自身來講,涉及過多行業也是一把雙刃劍。雖然進入某些行業是不得已而為之,但行業過於分散不利於資源的集中利用,而且一旦涉足的某個行業拉胯,甚至會拖累整個華為的發展。條件具備的情況下,華為適當的收縮戰線,也許更是一個明智選擇。

華為不但要有“問界”,還要有“邊界”。

文:孫少超(內地學者)

長沙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、財經自媒體獨立撰稿人、東方經濟風向標博主、專業財務投資顧問。在企業家雜誌、河南工人日報、中國大唐報、鳳凰網等媒體平台發表過多篇文章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